井中月談孩子教育:每天問孩子的四個問題 - 教學補習 |
|
每天問孩子的四個問題
最近,有一段關于父親對女兒的教育方式的文字,流傳很廣,有不少父母很推崇。有朋友讓我說說自己的看法,并總結一下。對此,我搜索了許久,也未查到真正的出處,也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更不知道這位父親到底是誰。下面還是節選最主要的內容,先給大家再復習一下: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么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1、學校有什么好事發生嗎?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3、今天有什么好收獲嗎?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了解她心里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么;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里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大家看完上面的節選的兩段話,是不是有很佩服的感覺?甚至恨不得馬上回家就按照這四個問題,去問自己的孩子?你還真別說,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就按照這個做法“玩”了幾天,可感覺很不好,從孩子那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回答,沒有堅持幾天也就放棄了。反過來問我井中月是怎么回事,為什么不管用。 其實,如果家長每天問孩子這四句話,按照我個人的了解,并不是很恰當的。假設我們換一個場景,假若你有一個上司,天天問你類似的四句話,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或者是愿意按照真實情況回答嗎?我想,許多朋友的回答會是“否”,想想為什么會這樣?道理很簡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做不到,就別要求孩子能做到。 不能否認的是,從這四句話的立意上看,是非常好的,能真正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是非常牛的父親,其孩子想不出息都很難。但問題是,家長完全照抄按照這樣實際去做,多少是有問題的,特別是不知道變通,完全按照原句去對自己的孩子說。不能根據實際場景進行變通的教育,那怕是最牛的方法,一使用也是垃圾。下面我井中月來對這四句話,先進行簡單的總體評述: 第一,教育孩子不能生搬硬套。從教育的特點上看,教育講究的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所以當今天為止,很難有一個通用的、固定的模式來教育孩子。老師或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在教育方法上做適當的調整。就算某個教育理念得到許多孩子的驗證,到你孩子這就未必適合和有效果,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能力。所以說,在教育孩子上,拿來主義是要不得的。 第二,教育孩子要根據以往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這有點像治病,醫生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下不同的藥量,否則不是耽誤治療時機,就是下藥過猛產生負作用。如果我猜測的沒錯的話,這四句話實際上,應該是這位父親從每日與孩子溝通中,不斷總結出來的,絕對不是從一開始,上來就問孩子這四句話的,需要不斷旁敲側擊和引導的。 第三,教育孩子不能機械化,那怕是最先進的教育模式。教育應該是活的教育,就算是一個好的教育策略,在不同情況下也是需要變化的。假若一個父親,天天問孩子同一個問題,要是能問出答案,那一定是水分很大的答案。所以,做父母的要學會變通,比如你天天想問“有什么好事發生”,昨天可以這樣說,今天就要變成“看你這么開心,那是……?”,每天也許就成為“今天很無聊吧?”。 第四,教育孩子只靠每天聊十分鐘,一定是神人也!我井中月不知道大家和孩子真正聊過天沒有,如果你想利用短短的十分鐘,來了解孩子的一天情況,如果不是在糊弄孩子,基本上是100%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短短的2分半時間內,回答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別說讓一個邏輯思維還不完善的孩子,就是夫妻之間來試一下,看是否可以做到? 第五,教育孩子要結合生活背景和孩子的性格。想問孩子的情況,是需要契機的。如果家長每天追著和孩子說話,孩子就會感覺父母非常地在意,由此感到壓力。所以,了解孩子情況,往往會從一些身體語言進行觀察,根據孩子的情緒和表現進行引導。而另外一方面,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是特別愿意說話,家長直接主動去問未必是好方法。對這類的孩子,往往需要從孩子的表達能力出發,鼓勵能說出一件事就可以,然后逐步增加。 第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系要處理好。而衡量親子關系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孩子是否主動和家長說自己的情況,如趣事、自己朋友情況等等。如果孩子安全感充足,就會無條件信任父母,能夠把自己的開心事、傷心事、困惑事與父母分享。而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自己的事情,不是不信任,就是父母對其說的不感興趣或不能得到父母的認同和共情。 所以,根據上面的分析,我井中月感覺寫這段文字的人,不是錯誤理解了那個父親的話,就是對原話進行了不合適的壓縮,導致出現歧義。因為當這個父親描述自己的行為時,已經就做了適當的處理,是總結出來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如果說這四句話是一個指導方針,到也說得過去,這真的說明聽話要聽音,加上說話的背景和生活場景,才能真正了解話的含義。何況,這四句話在兒童教育理念方面,多少還是有一點歧義的。 對“學校有什么好事發生嗎?”,雖然是在調查孩子的價值觀,但孩子的道德觀與成人的道德觀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家長不能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道德特點,只按照成人的標準來評判,就一定會出問題的。孩子的道德觀是很有規律的,且有一定的方向性,不可能有跳躍性的發展。所以,作為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這樣問是可以的,看孩子是否符合當前年齡段的道德特點。 對“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看似是在激勵孩子,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但這樣做是很不恰當的。表面上看,家長是從好的角度去看孩子,實際上要求孩子每天有好的表現。這對不斷在錯誤中跌倒又爬起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孩子在要有好表現的壓力下,不是說沒有,就是應付性的撒謊。而家長每天最應該做的是,在與孩子的接觸中,真實發現其表現好的地方,并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 對“今天有什么好收獲嗎?”,對確認孩子具體學到了什么,有一定的幫助。但經常這樣問孩子,孩子不僅厭倦,也感覺到父母對其學業非常關注。其實,孩子的每天所學,家長基本是知道的,與其家長的明知故問,遠不如采取一些游戲和比賽的方式,來了解孩子是否掌握每日所學。假若父母確實學問不高,那就可以請孩子當當老師的。 對“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幫助嗎?”,個人感覺滯后和過分關注。一般情況下,孩子遇到困難由于其能力的問題,會主動向家長尋求幫助,所以說“需要幫助的時候,隨時來找我”可能更恰當一點,也更尊重孩子一點。這讓孩子知道,父母會提供任何幫助,但前提是孩子主動提出。若孩子真遇到困難,而不和家長說的時候,父母真應該反思是為什么了。 因此,對孩子的教育,說白了是很簡單,可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蘊涵著“活”的變化。大家不能看到一個符合自己“想法”的教育理念,就認為是對的,采取拿來主義的方式進行照抄。如果教育只是一套模式的話,那還要老師做什么,計算機遠比任何人都嚴謹。所以,每個家長一定要找到符合自己孩子特點的教育方式,才能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的教育和引導。 |
- Jul 31 Tue 2012 14:17
井中月談孩子教育:每天問孩子的四個問題_教學補習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