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補習,補習社,dse數學,數學最強,太子補習社-建構充滿價值的數學課堂的初探 |
showElementsTop(0); 摘要: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階段。在實施過程中我國的基礎教育在教學方面面臨三大改革:教學內容改革、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教學模式改革。這三項改革是相互聯系和依存的。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學內容和考試評價的改革不斷推進,受教學內容和考試評價制度制約的課堂教學模式應如何變革才能適應實施素質的要求?這是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就如何構建充滿價值的數學課堂提出瞭一些淺薄見解,還望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關鍵詞:課堂功能 課堂教學再思考 課堂觀察 數學課程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應當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達到教學目標,獲得一種基本技能、數學思想以及數學活動的經驗。教師也可以通過課堂的教學,可以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行為總結教學優點以及不足,為以後的能夠更好實施課堂教學的作經驗積累。 1.學生維度──自主地全面和諧的發展 從學生的維度來看,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當使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提高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對所學知識的整合能力;學會合作與分享;養成和提高參與意識和責任感;並能在此基礎上實現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 2.教師維度──教師實現自我成長 從教師的緯度來看,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由傳授者轉變為指路人和幫助者。師生關系也轉變為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的關系。 《學記》上有句話:“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教師一旦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教學突發事件,抑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給予有效的幫助,就會面臨不能勝任教學的危機。解決這一危機的辦法就是教師要不斷的推進自己的知識更新。 因此,教師要始終以課堂為載體,努力追求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益,共建教師與學生的“雙贏”。 二、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再思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教學發生瞭令人鼓舞的變化。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實施數學課堂教學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理念? 1.從興趣的激發入手,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性 大傢都知道的一句話:興趣事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驅動力。先有興趣,再有熱情、行動、成功。學生是在有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才有高漲學習的熱情和良好的數學情感以及數學成績,而這不是學生有瞭成績的提高才有良好的學習興趣。 人對某一事物一旦產生瞭興趣,就會克服種種困難,產生超常的意志,智慧和創智力。因此,教學中教師使用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並無趣味性可言。但老師課前將所要教學的知識點經過適當的加工,賦予它一定的趣味性,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生活的數學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現實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問題是現實生活數學化的結果。《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感興趣的事件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課例 垂徑定理的推廣及應用 師:同學們知不知道“破鏡重圓”這個成語? 生:知道。 師:那好,現在又一個問題,老奶奶不慎把一個圓形的玻璃鏡掉在地上,打成瞭如圖所示的不易帶走的幾塊碎片,老奶奶很著急,你能想辦法幫助她把碎塊重新拼成圓形的鏡子嗎?
(學生陷入思考中,大約3分鐘) 師:你認為什麼方法最好?你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我把它按照原來的碴兒接起來,用不幹膠粘上。 師:這是一種方法,但是你能保證鏡子是圓的嗎? (學生答不出來)好,你再考慮考慮。 師:還有別的辦法嗎?(老師觀察學生的表情)哦,都是這種方法,把它粘起來,那好,像這樣做你能保證鏡子是圓的?你能保證把鏡片的碴兒都找到? 生:我先找出圓的圓心。 師:你是怎麼找出圓的圓心? 生:我先用垂徑定理的推廣。在一個圓上,弦的垂直平分線過圓心。因此,我在這個碎片的弧上上作兩條不互相平行的弦,再作出它們的垂直平分線,那麼它們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就是圓心。找到圓心,也就可以知道半徑瞭。 師:這個方法非常好! ……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應充分重視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富有情趣的、學生熟知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梁,使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理解數學,讓學生明白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不僅鞏固瞭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新知,體現活動的數學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就要求老師不能隻執行教材,而應根據學生現有知識基礎,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並在課堂實施中根據學生情況,靈活地調整學生的課堂行為,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一改以前教師拼命地填鴨式教學,使課堂處於不斷的動態變化之中,把抽象的結論演變成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的著的知識。是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知識的主人。 課例 勾股定理的推導 師:大傢試一試: (1)以3cm,4cm為直角邊畫一個直角三角形,測出斜邊的長。 (2)分別以三邊為邊向外作正方形。 (3)求出各正方形的面積,找出各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 (學生動手畫圖,教師點撥) 師:誰能說一說第一個問題,斜邊的長度是多少? 生:我側的結果是4.8cm. 生:我側的結果是5.1cm. 生:我側的結果是4.9cm. 生:我側的結果是5.0cm. 師:由於我們畫的時候有誤差,我們取整數值5.0cm。 下面我們看第二個問題,大傢把三個正方形都畫出來,誰能說一說你是怎麼畫的? 生:我是根據“四個角,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的定義畫的。 師:有沒有不同的畫法? 生:我和他的畫法不同。我先畫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原三角形的邊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然後以斜邊為對稱軸,對折等腰直角三角形。 師:這個方法非常好,充分利用瞭正方形的對稱性的特點。 大傢看看第三個問題,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生:四的平方加三的平方等於五的平方。 師:大傢考慮一下,直角邊3和4的情況下,9加16等於25;那麼,對於任意直角三角形來說,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是否等於斜邊的平方呢? 請大傢想辦法驗證。下面小組交流一下,你是如何完成的? (學生開始討論,約4分鐘) 生:我們是用整數驗證的。兩個直角邊分別是2和5,量出斜邊的長度是5.7,這個數的平方約為29,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生:我是用分數驗證的,也能得出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師:“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就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用數學式子表示是,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 在這節課中,教師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互動,建構他們的數學知識。通過利用豐富的情境信息和數學關系,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瞭模式化的東西。隨著知識和信息的不斷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和態度也上升到新的層面。 4.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體現思考的數學 偉大的物理學傢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們的教學,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解決問題後離開課堂,而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帶進課堂的問題與帶出課堂的問題從表面上來看都是問題,但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從前者到後者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積極思考,並讓他們在嘗試、猜測、交流、討論中去體驗並解決問題。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有趣的、生活的、活動的、探究的、思考的、愉快的,隻有這樣,教學才能事半功倍;學生才能活潑、主動、全面地發展! 三.建構充滿價值的數學教學課堂的幾點措施 1.實施行之有效的課堂觀察策略 課堂觀察是獲取教學反饋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師調整管理措施、實施有效管理的前提條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正如美國學者蓋雷?伯裡奇認為課堂主要觀察:學習氣氛、講課的明晰度、教學手段的變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的表現性結果和較高層次的思維過程。課堂觀察可以關註教師和學生在課堂裡做什麼,他們如何度過課堂的時間?課堂中發生瞭哪種互動,效果怎樣?教學過程是否有連貫性和一致性,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是否脫節而不連貫?當學生不理解某事時,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與其他的教研方法相比,課堂觀察較為簡便易行,並且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靈活性。教研資料來源既豐富又樸素──平時的綠色課堂。我們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從中收集資,依據這些資料作相應的教學研究。瞭解這些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課堂觀察,並把課堂觀察進行得更立體、更深入。 2.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是教師在課堂上用以維持學生合宜的學習行為的措施,是教學技術中最基本、最綜合的一項技術。它包括教師試圖鼓勵學生對課堂任務進行合作和參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為和活動的組織技術。它不僅約束、控制著學生有礙學習的不良行為,而且引導學生從事積極的學習活動,從而增進學習的效果。 通過有效的課堂管理,可以創立良好的課堂環境,維持有效的課堂秩序,保證課堂活動的有序進行;可以促進課堂成員(教師和學生)的有效交流和課堂活動的有效展開;可以促進課堂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的持久發展創造條件。 教師在實施課堂管理時應當避免由於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使教學機制不能正常運行,導致課堂教學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3.以問題解決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 數學是一門語言精確、抽象性、邏輯思維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數學教學除瞭要在感性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從理性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思維嚴密性、抽象性。隻有這樣,數學課堂才真正有瞭價值。 數學作為一門學科,產生之時就是從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開始的。成為一門學科之後,仍然有著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特征。
審題階段是真個思維活動的開始。審題之後就明確瞭解題思路,這時是思維活動最為緊張,最為活躍的時候。然後再用語言或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最後,再對整個解題過程進行驗證和反思,是不是結論可以逆推,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得出結論等等。 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教學不是教師死板的講解解題過程,而是要求教師創造性的設計教學程序,很好的引導和調節整個課堂,最終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就像一片菜地,需要陽光、養分,需要耕耘。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新課程標準認真耕耘好這片菜地。因為課堂教學的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 參考文獻: 1.數學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課堂教學行動策略,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8 3.James A Middleton, Polly Geopfert,(伍新春、張潔 4.李瑾瑜,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 5.餘清臣,研究性學習,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6 6.黃翔,數學教育的價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7.陳明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改革和創新,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1 8.劉傢訪,有效課堂管理行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11 9.陳瑤,課堂觀察指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0 10.郅庭瑾,教會學生思維,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2 11.陳時見,課堂管理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
- Mar 19 Tue 2013 13:37
建構充滿價值的數學課堂的初探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