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補習,補習社,dse數學,數學最強,太子補習社-“流浪數學傢” 地鐵兜售“成果”
|
|
|
“流浪數學傢”幾乎每天都會在地鐵裡售賣他的“理論成果”
他十餘年來都在忙著同一件事情:向人們出售一份由A4紙印制的小報。十餘年來,這張小報的內容,無論圖形還是文字始終沒有發生變化:他自認為發現的一種新的數學理論。 然而直到今年,當他把宣傳和銷售“陣地”從高校轉移到地鐵車廂,以2元的價格向乘客叫賣小報的時候,他才被人們真正地註意到,並引起瞭眾人的爭議:2元一份的自印小報,是一種新的乞討方式,還是“數學傢”向現實的低頭? 這個人名叫劉進,他稱自己為“流浪數學傢”。
地鐵15分鐘賣出兩份小報
“我叫劉進,是一位流浪的數學傢,我發現瞭一種新的數學理論叫系數空間……”在王府井地鐵站,當劉進走進地鐵車廂裡,他一天的工作便正式開始瞭。乘客們顯得很好奇,目光紛紛投向瞭他手裡的那張封塑好的A4紙。 這張小報報頭印著“科學發現宣佈壇”,小報正反兩面可讀,上面印著各種數學公式和空間圖形,但是整張報紙並沒有能夠給所謂的“系數空間”一個確定的含義。上面還有一段自我宣傳:“你所看到的報紙創辦於1992年,迄今發行總量已逾70000餘份……對於本報而言,看本身即是一種消費行為……本報按人民幣幣值(2元、5元定價)以免除找零之苦”。 劉進的努力沒有白費,在15分鐘內有兩名乘客自掏瞭2元錢買瞭一份,直到下車的時候,兩人還在看著手中的這份科學小報。劉進說,每天早晨8點多他都會帶著二三十份小報到地鐵來“上班”,一上午便會賣光,下午則回傢休息。而每天的收入足夠他的生活,甚至還有盈餘。
“我和系數空間是父子關系”
40歲的劉進說,自己在高中學數學“楊輝三角”時曾有過一個閃念:按照“楊輝三角”定理無限推導多項式,這些多項式在空間上的圖形會是什麼樣子?數學成績並不理想的他把這個閃念記在瞭日記本裡。 在雲南讀大學的時候,他偶然翻日記本,突然產生瞭突破“楊輝三角”的想法。此後,他常常在圖書館裡悉心推算,並將這些過程記錄在日記本中。1988年,他自稱發現瞭“系數空間”理論——將系數體疊加至四維,每4個系數按逆向結果相乘相加等於下層系數。 “重大發現”使他覺得一夜成為瞭“數學傢”。為瞭保護學術成果,避免同學偷看,他甚至將日記本付之一炬。 1990年,劉進將他的發現送到雲南師范大學科研處,“鑒定”的副教授認為其研究結果有一部分是正確的。在這一鼓勵下,他隨後向全國多份學報投稿,但終未在任何學報上發表。 “我和系數空間就是父與子的關系,我就站在‘系數空間’研究的至高點上,並為這一空間的‘優美性’深深嘆服。而發表它,就會帶給我尊嚴和滿足,否則我就過著乞丐不如的生活。”劉進說。
“系數空間讓我變得很強大”
劉進自認不是一個功利的人,不過為瞭能夠讓他的理論“發表”或者讓更多的人認同,他辭掉瞭教師的工作,從雲南來到北京闖蕩。1992年,他將“系數空間”理論的精華提煉為一張小報,用170元購置瞭一臺油印機來印制,然後在高校、北圖等地進行免費發放。為收回成本,他很快將報紙定價為1角/份,隨後考慮到生計問題,又將報紙提價為1元/份。 在北大、清華等高校的自習室,很多學生見過突然闖入的劉進,他會在10分鐘內,簡單介紹自己的發現,隨後將報紙賣給有興趣的同學。“孔子在收弟子時也要有進貢之物,我傳授自己的發現自然也不是無償的。”劉進說。 這一階段,劉進每天的收入穩定在20至30元,除去每千份80元的成本,他足以自給自足,從1996年開始,他走遍瞭中國大陸除拉薩以外的所有省會城市,在每所城市中呆1周至2周,去五六所高校進行宣傳活動,然後返京。 “那時候,我覺得‘系數空間’讓我變得很強大。有一次,我抵達大連的時候已經身無分文,可就憑借我所帶的報紙,我自如地生活下來瞭。”他說。
賣報十年曾考慮轉型
十餘年來,那張小報的內容沒有變化。劉進遺憾地把其歸結為沒有精力和時間的結果。由於沒有新的進展,這個理論面對的市場也趨於飽和瞭。“大傢都會聽膩的,因此越來越不好做”。 劉進說大學生雖然有知識,但經濟能力有限,於是他的宣講陣地也從高校走進瞭地鐵,同時報紙的價格也升至每份2元。劉進說,地鐵中總有很多知識分子模樣的好人對他的理論有興趣,而他也不再為銷路發愁。 劉進現在開始感受到瞭一種壓力,並對未來也開始有瞭些新打算,由於地鐵賣報紙也會有不穩定的風險因素,再加上現在的經濟情況,他也在考慮“轉型”。但是,他坦言,在他去過的招聘會上,他發現找工作太難瞭,而大多數工作也並不對他的胃口。“我現在隻能還是做這個,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瞭”。
|
hoksi-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